Monday, May 12, 2014

佛教与中文词语

最近读到一篇有意思的新闻,

“世界”一词最初来源于佛教


“世界”源于《楞严经》卷四。经言:“世为迁流,界为方位”。“世”是指时间,界是指空间,“世界”即宇宙。

之后延伸阅读发现很多词都是和佛教息息相关,选了一些分享:
(蓝色字体取自原文,http://foxue.baike.com/article-158.html)

“生老病死”最早由佛教提出的,佛教认为这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四种痛苦,也称四相。《法华经》言:生老病死,四苦也。《百喻经》言:世间之人,亦复如是。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,欲求长生不死之处。现今,生老病死指生育、养老、医疗、殡葬等大事。

“痴心妄想”来源于佛教,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之一,三毒指贪、嗔、痴。痴又作无明讲,指心性迷暗,愚昧无知。佛教认为,正因为有痴心、妄心、贪心,所以众生才会有痛苦产生。现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。

“一厢情愿”亦作一相情愿,源自佛教《百喻经》。说的是一个愚人爱上了公主,害了单相思的故事。后被广泛运用,多泛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。

“一尘不染”,佛家指佛教徒修行,掘除欲念,保持心地纯净。现形容环境的清洁,或比喻人品的纯洁。

“尊重”,《无量寿经》云:尊重奉事诸佛,为世明灯,最胜福田,殊胜吉祥,堪受供养。

“导师””一词源于《法华经》:有一导师,聪慧明达,善知险道通塞之相,将导众人欲过此难。

“平等”、“圆满”,《华严经》云:善男子,汝于此义,应如是解,以于众生心平等故,则能成就圆满大悲。


“方便”、“演说”,《法华经》言:过去诸佛,以无量无数方便,种种因缘,譬喻言辞,而为众生演说妙法。

“烦恼”,《楞严经》云:谓虽自在随其所欲,无涩无难,然唯修得世间定故,未能永害烦恼随眠,诸心心法,未名为定。


“胜利”,《药师经》云: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,便获尔所功德胜利?

“梦幻泡影”源于《金刚经》。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梦境、幻觉,和水泡和影子一样空无,转瞬即逝。现用来比喻不实在、不存在的东西和不能实现的妄想。

该篇文章总结的原文如下:
佛教的传入,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。它扩大了汉语基本词和根词,影响了汉语的哲学词汇、文学词汇、民俗和日常用语,增加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和生动性,使汉语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韵味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